首页 栏目首页 > 财务 > 正文

兴蓉环境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兴蓉环境(00059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秉承“让环境更优,让生活更美”的责任理念,致力于提供水务环保、废弃物处置、资源循环利用等综合解决方案,不断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资料图】

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如下:

(一)自来水业务

公司自来水业务包括从水源取水、自来水净化、输水管网输送、自来水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完整供水产业链。公司享有向自来水终端用户直接收取水费的权利,调整水价需遵循一定的程序,并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公司主要以BOO等模式开展自来水业务,项目分布在四川、江苏和海南,目前运营及在建的供水项目规模逾410万吨/日。

(二)污水处理及中水利用业务

公司从事城市生活污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水处理业务,污水处理项目分布在四川、甘肃、宁夏、陕西、江苏、广东、河北和山东,运营模式主要包括BOT、BOO、TOT及委托运营等。公司享有在特许经营权范围内提供污水处理服务并向相关政府收取费用的权利,污水处理服务费结算价格由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有关协议约定核定。目前,公司运营及在建的污水处理项目规模逾460万吨/日。

公司从事中水利用业务,拥有在特许经营权范围内提供相应服务并收取中水服务费的权利。目前,公司运营及在建的中水利用项目规模为102万吨/日。

(三)环保业务

公司从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垃圾渗滤液处理、污泥处置和餐厨废弃物处置业务,运营模式包括BOT、BOO等。

1、垃圾焚烧发电

公司目前运营及在建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为12,000吨/日。公司根据相关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获得垃圾处理服务费和发电收入。

2、垃圾渗滤液处理

公司目前运营及在建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规模为8,430吨/日。公司根据相关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收取垃圾渗滤液处理服务费。

3、污泥处置

公司目前运营及在建的污泥处置项目规模为2,316吨/日。公司根据相关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收取污水污泥处理费。

4、餐厨垃圾处置

2022年以来,公司取得餐厨(含厨余)垃圾处置项目设计规模合计1,550吨/日,均尚未投运。公司根据相关特许经营协议的约定收取垃圾处理服务费,并通过销售资源化产品获得收入。

(四)工程业务

公司以市政管线建设为主业,着力拓展水务环保项目设计与施工、技术咨询与开发、供排水管网探测等业务。目前拥有工程设计市政行业(给水工程)专业甲级资质、工程设计市政行业(排水工程)专业乙级资质、市政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等相关资质,公司以“服务城市,打造品质工程”为执行标准,提供安全放心的施工建设一体化服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规模优势及持续的市场拓展能力

公司立足水务环保市场,紧扣省市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把握行业机遇,加速市场开拓,持续扩大业务版图,提高产业规模,完善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动能。公司在深耕成都的同时,不断壮大川内业务,积极拓展省外业务,从地方水务平台转型成为全国性水务环保综合服务商。

目前,公司运营、在建和拟建的供排水项目规模约900万吨/日、中水利用项目规模122万吨/日、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14,400吨/日、污泥处置项目规模逾3,400吨/日、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规模8,430吨/日,餐厨垃圾处置项目规模1,750吨/日。水务环保业务规模居全国前列。规模的不断扩张有助于公司持续增加收入利润,为打造行业知名品牌、创造稳健投资回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行业领先的运营能力及品牌优势

公司拥有近80年供水运营经验、30余年污水处理经验,具有行业领先的运营管理能力;建立了完善的水质监督和监测体系,运营国家级供水、排水水质监测站,拥有行业领先的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网水力模型系统;并积极对标国际,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和ISO4500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公司全面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并通过自主创新的技改技革项目着力降低运营成本,人均生产量、管网抢修效率、能耗指标等重要综合性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总体运营成本在同行业具有优势。公司上市以来还在环保板块持续发力,污泥处置厂、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发电厂运行稳定,发挥了良好的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效能。近年来,公司建立了“厂级标准化”管理机制,吸收了千余条生产运行管理经验,并通过建立生产调度中心,以智慧赋能方式实施生产管控,有效克服项目工艺多元化、规模多样化、布局分散化等因素影响,为业务扩张提供了可复制的基础条件。

公司凭借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和优秀的业绩水平,曾荣获“全国供水突出贡献单位”“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先进单位”“水业最具社会责任投资运营企业”“固废最具社会责任投资运营企业”和“中国环境企业50强”等奖项,树立了优秀的品牌形象,充分体现了行业影响力及投资价值。

(三)特许经营优势

公司目前已在四川、甘肃、宁夏、陕西、海南、广东、江苏、河北、山东9个省份获得40余个水务环保特许经营项目,特许经营期主要为25至30年。特许经营权的获得,使公司拥有在相关区域和期限内独家从事水务环保业务并获得收益的权利,有助于公司的生产经营持续稳定。

(四)财务及融资优势

公司资金实力雄厚,财务结构稳健,融资渠道广阔,拥有国内最高AAA主体信用评级,已贯通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债券主管部门的融资渠道,实现了低成本债务融资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持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公司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财务共享,优化财务管控体系;依托全面预算管理,促进成本管控,推进业财融合;依托资金集中管理,实现资金动态监控,有效降低支付风险。公司致力于打造具备高效服务力、风险管控力、财务管理创新引领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财务管理组织,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技术及人才优势

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多次参与编制国家及行业规范标准。公司鼓励和重视技术创新,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报告期内,公司开展课题研究37项,新增自主专利15项,持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公司开展“智慧水务”建设,将“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集成应用于水务业务,驱动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升级,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

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对人才引进、培养和储备等进行战略性规划。坚持市场化选人和“靶向引才”,构筑“人才蓄水池”,通过加强人才培育、畅通交流晋升渠道、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不断健全人才“选、用、育、留”全流程,为公司发展夯实人才要素保障。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市场风险

受国家宏观政策、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国内水务环保市场整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竞争十分激烈。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更多社会资本战略调整进入水务环保领域,行业竞争加剧,低价竞争频现。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水务环保行业集中度正在逐步提高,部分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并向全产业链延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同时,水务环保行业对产业政策依赖性较强,产业政策、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改革和调整,对整个市场供求和企业经营活动均将产生较大影响。

应对措施:(1)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时掌握区域及行业发展规划相关政策信息,适时制定、调整投资计划,积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2)加大对水务环保行业的研究力度,及时跟进行业趋势并把握市场动态,充分利用公司的行业地位、资本实力、专业优势和运营管理经验,开拓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的市场,投资优质项目,提高公司盈利水平;(3)多点分散投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业务布局,从而降低单一地域政策、市场环境等变化对公司的影响;(4)与相关专业领域经验丰富的企业进行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分担风险和学习经验的目的,逐步提升公司在新业务板块的市场地位和业绩;(5)充分利用公司在成都市及西部地区的区域优势,把握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与城镇化进程快速提高的机会,积极整合周边区域水务环保项目资源。

2、运营管理风险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保法、“水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环境治理标准日趋严格,对水务环保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运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公司业务已拓展至全国多个地区,各地监管政策、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的不利变动,或将增加公司运营管理及风险管控的难度。此外,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逐步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或将随之提升。

应对措施:(1)加强主动沟通与学习交流,及时掌握环境监管方面的最新政策法规,结合监管动向和业务实际对公司运营管理举措进行持续跟进、完善和优化;(2)加强法人治理和内部管控,完善运营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建立高效的组织架构;(3)加强行业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并通过风险分担和优势互补,降低管理难度和运营风险;(4)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并完善信息化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深入研判运营难点并予以针对性解决,同时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持续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技术水平;(5)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以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为重点,不断完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6)建立应收账款回款考核指标,并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销售客户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降低应收账款的回收风险。

3、投资风险

公司目前正大力拓展水务环保市场,投资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的特点,公司或面临一定的项目投资、建设风险,或者项目收益不达预期、回款不及时导致流动性风险。

应对措施:(1)加强项目投资风险评估,强化建设期和运营期管理,并与政府保持密切沟通,加快项目回款;(2)定期分析负债结构,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磋商,保持一定的授信额度,确保足够的资金流动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版权申明 网站地图 联系合作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5-2023 创投网 - www.xunj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qq.com
皖ICP备2022009963号-3